新闻快讯
为新能源发展助力,奏响青春实践乐章
发表时间:2025-03-28 08:52
文章作者:马玉立
责任编辑:王春茹
审核人:
来源:
被阅读[   ]次

8ABA0

为助力优化国家电网充电站布点与提升新能源基础设施服务质量,湖北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陶芸和马玉立老师带领学生团队,利用周末对湖北孝感复兴大道、玉泉南路和国家电网三个站点展开调研,深入剖析公共充电桩运营现状。参与此次调研的学生包括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华晓为、龚诚、魏媛媛、寇璐瑶、周楚钰、李鑫月,以及国际与教育学院的王赛赛和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李想。

复兴大道站点:精细化管理可复制

在复兴大道站点,华晓为和龚诚协助老师进行设备考察,记录设备完好率和车位使用情况。调研发现,该站点配备了8个充电桩,设备完好率近乎100%,专用车位充足且无燃油车占位现象,即便在充电高峰时段(9:00-10:00)也未出现排队拥堵。陶芸老师指出,从车位规划到设备维护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为其他站点提供了可复制的运营经验。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的受访者认为充电费用偏高。基于充电数据波动规律,团队提出“智慧调控”等解决方案,将有力助推新能源充电桩产业高质量发展。陶芸老师建议,未来可以通过分时计价、智能预约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充电资源配置,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76FE8

玉泉南路站点:基础设施短板待补齐

魏媛媛和寇璐瑶在玉泉南路站点负责问卷调查和车主访谈。调研发现,该站点存在电价过高和基础设施(尤其是卫生间)缺失两大主要问题。团队成员龚诚通过采访多位车主了解到,新能源汽车电池电量在80%~100%阶段充电效率显著降低(涓流充电),但仍有用户宁愿牺牲电池寿命来换取更快的充电速度。这一矛盾让团队意识到,技术设计需要更多人性化的考量。马玉立老师建议,厂商若能在充电模式中提供“速度优先”或“寿命优先”的可选项,并辅以清晰的提醒,或许能在用户体验与电池健康之间找到平衡。

44497

国家电网站点:布局优化破解困局

周楚钰和李鑫月在国家电网站点进行实地考察,记录设备闲置情况和燃油车占位现象。调研发现,该站点因位置偏远、燃油车占位等问题,设备长期闲置,而热门区域如商圈、写字楼等地,早晚高峰充电桩供不应求,排队现象频发。王赛赛和李想则负责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支持。调研团队认为,未来需通过政策引导、企业联动、技术升级,推动充电桩从“基础充电”向“场景化服务”转型,破解资源浪费与需求缺口并存的困局。

4EA2D

调研体会

参与调研的同学们也分享了他们的体会。华晓为表示:“通过这次调研,深刻认识到公共充电桩运营中的精细化管理对于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从设备维护到车位规划,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龚诚则提到:“在与车主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对于充电费用和充电效率的实际需求,意识到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需要技术支撑,更需要从用户角度出发优化服务。”魏媛媛感慨道:“在调研中看到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公共服务的重要性。一个小小的卫生间缺失,可能就会降低用户对整个充电体验的满意度。”周楚钰也分享道:“在国家电网站点的考察中,意识到充电站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资源的利用效率。未来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通过科学规划,让充电站的分布更加合理,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李鑫月表示:“从调研和实践中学习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通过参与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王赛赛说道:“在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团队成员的努力,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这样有意义的调研。”李想则表示:“通过参与这次调研,对新能源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为一名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意识到在推动新能源发展过程中,传播和教育的重要性。”

1341F4

此次调研以孝感三处充电站为样本,为新能源充电桩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通过政策引导平衡供需,以智能技术优化充电效率,以场景化布局精准匹配需求,让充电桩从“能用”迈向“好用”,才能真正消除用户找桩等桩、高价的焦虑,推动新能源浪潮驶入绿色生活的快车道。







地址:湖北省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
邮编:432000
联系电话:0712-2345524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