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感日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数字金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加速器”、产业“孵化器”、风险“分担器”。孝感市政府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数字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传统商业银行已开始主动布局金融科技,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这对于实体经济融资与企业创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孝感市数字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创新的经验成效
1.政府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强化制度落实实效。首先,开展信用培植,长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孝融通”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为监管部门、地方金融机构、企业等用户提供高效、精准、智能的金融服务。其次,知识产权增信,提高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第三,金融链对接产业链,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推出“金融链长制”,解决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主体在融资方面遇到的难题和困境。第四,采用“企业+主管部门+银行+监管部门”四方会商形式开展银企对接专项行动,现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堵点”。
2.搭建数字金融场景,为中小微企业注入金融“活水”。孝感市各商业银行进行贷款全流程数字化展业,在线信用体系建设,信息采集、评级、授信、放款,全面实施“小额化、批量化、便捷化”发展新格局。同时,孝感市为加速发现、支持和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成长潜力大、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创企业,采用重点园区普惠金融方案来对园区内企业精准滴灌和精准培育。此外,孝感市为辖内“4+2”主导产业、6个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建设提供供应链服务、政策支持、平台扶持。
3.新型政银担合作,数字金融精准滴灌。孝感市各县市区积极对接加入湖北省再担保体系,按照全省构建“4321”新型政银担风险共担机制,实现再担保增信风险全覆盖。目前,孝感市采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再担保、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多方联合的新型政银担模式,将金融“活水”引向小微企业、“三农”“双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市场主体,支持实体经济提质增效,走出一条具有孝感特色的“政银担”路径,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新活力。
二、孝感市数字金融赋能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制约因素
1.数字金融基础不牢固,数字金融生态环境待提升。孝感市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尚在起步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数字生态链系统还未融合。政、银、企之间的信息的共享、技术的串联应用未能百分百实现贯通。二是规章制度细则有待形成。数字化、担保、征信、支付等板块数据充分挖掘与数据隐私保护“跷跷板”的平衡难以把握;三是中小微企业金融素养亟需提升。
2.数据应用挖掘不充分,金融机构数字化运营受限。一是金融产品供给与个性化需求之间存在缺口。孝感市各家金融机构提供的普惠金融产品趋同,无法满足异质性较大的中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需求;二是数字技术和数字要素融合应用有待深入。孝感市各商业银行提供的数字金融普惠产品往往运用的数字技术有限,且尚未形成融合应用合力;三是数字化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缺乏。孝感市金融科技人才缺乏影响了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绩效,进而制约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融资赋能效应的发挥。
(三)新型“政银担”进展缓慢,再担保功能发挥不充分
孝感市坚持数字化转型路径,积极开展新型“政银担”业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孝感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然而该业务仍存在以下难点:新型“政银担”业务开展积极性不高,孝感市担保机构实力不强且不平衡,担保风险分担机制尚不完善。商业银行对担保机构合作门槛过高,制约担保机构发挥担保能力;孝感市各地区已建立的再担保机构经营机制和业务扩展能力尚待进一步提高,再担保风险分担机制仍需探索和完善。
三、促进孝感市数字金融赋能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1.夯实数字金融基础,优化金融服务生态环境
一是在“孝融通”平台的基础上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和采集标准,实现元数据自动采集、智能处理、安全存储,并提高内部数据共享和交换效率,精准为中小微企业画像。
二是加强对外数据直连,拓宽数据来源。依托“孝融通”平台,通过线上渠道,与政府大数据管理部门、工商、税务、司法、交通等部门,以及电力、水务等国有企业,建立直连通道,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赋能金融机构更好服务中小微金融机构。
三是重视中小微企业数字金融素养教育和提升工作,避免“数字鸿沟”造成中小微企业获取数字金融服务过程中遇到障碍,同时在提升金融素养过程中,强化对中小微企业隐私权、知情权的保护。
(二)促进技术与要素融合,推动金融机构创新
一是打造专门的数据挖掘分析团队。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组建数据建模团队,加强算法研究,夯实数据分析挖掘基础,实现数据和业务深度融合,为拓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场景触达范围提供支撑。
二是以坚守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在小微金融服务中的融合应用,根据自身禀赋和比较优势差异形成错位竞争,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优质的数字化金融服务,驱动企业自主创新。
三是加大力度引进金融、科技、数据复合型人才,为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提供人才保障。政府部门可以制定复合型人才引进和培养专项政策来发挥引导、激励作用,金融机构发挥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同时可以与本地高校进行合作,进行定向复合型人才培养。
(三)畅通数据获取渠道,拓展”政银担”合作范围
一是银、政联手制订相关制度管理办法,加快明确数据的权属和利益分配问题,制订个体信息及交易数据等保护机制,加快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健全数据交易市场,让数据规范、易取、好用、有效。
二是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和商业担保的作用,促进孝感市地方担保机构做大做强。可采取必要的兼并重组,对担保公司进行整合,扩大规模提高担保公司与银行的谈判地位。
三是推动孝感市内地方担保机构跨区域合作。支持市内实力相对较强、风险控制相对更强的担保机构进行跨区域合作,带动相对较弱的安陆、大悟等地区担保机构发展,扩大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范围。
(郭丹,女,经管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副教授,博士,湖北小微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夏菲,女,党员,讲师,硕士,湖北小微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茜,女,中级实验员,硕士,湖北小微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