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党课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工作 | 微党课 | 正文 |
孝感日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富裕”内涵
发表时间:2023-03-27 11:25
文章作者:张辉
责任编辑:彭桦
审核人:
来源:孝感日报
被阅读[   ]次

走向共同富裕始终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价值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共同富裕的内涵进行了深刻阐释,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并进一步强调了“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等对于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共同富裕的从理论构建、实践发展、历史进程来看,都是具有深刻的多元化内涵。

从物质维度来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是一个经济上以农业为主、社会结构上以农民为主的“乡土中国”。这一时期,党对共同富裕内涵的认识逐步深化。1953 年,在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同时也明确了党在农村中开展工作的目的是“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在此阶段,更多强调物质或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性。

从精神维度来看,1990 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对小康社会的标准作出明确阐述,即“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生活资料更加丰裕,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健康水平继续提高,社会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从这一时期起,党中央对共同富裕的认识逐步向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扩展。

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对共同富裕内涵的认识进行了多维度拓展。2017 年党的十九大对于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期目标进行了系统阐述,即到2035 年,“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到 2050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全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从横向维度看,主要指经济发展水平、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具体包括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例、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缩小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项目。

从纵向维度看,由于经历了由消除绝对贫困、建成小康社会,向实现乡村振兴的不同阶段转化,共同富裕不仅仅只停留在“消除贫困”的层面,而是上升到“实现振兴”,因而要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出发,通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推动经济发展水平、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富裕”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的充裕,更需强调在精神层的富足。一方面,广大群众能够享受更高水平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坚持艰苦朴素、厉行节约的作风,以昂扬斗志继续奋斗。同时,“富裕”也不限于个人层面的生活感受,更需强调社会层面的文化环境。社会层面的富裕反映了人民的从容心态,群众关系的融洽,社会的现代化与文化的包容。

总体来看,我们党始终会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深度、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高度、涵盖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广度和重视全部弱势群体及聚焦乡村的宽度来推进共同富裕。

(张辉,湖北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湖北小微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澴川智库”-孝感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

地址:湖北省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
邮编:432000
联系电话:0712-2345524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